何为可信数据空间 网安企业的机会在哪里?

首页 / 业界 / 资讯 /  正文
作者:安全419
来源:安全419
发布于:1小时前
在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加速的今天,如何实现数据的安全可信流通、合规高效利用,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议题。可信数据空间作为一种新型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正在这一背景下迅速崛起。根据国家数据局的规划,到2028年,我国将建成100个以上可信数据空间,培育形成一批数据空间解决方案和最佳实践。这一进程不仅关乎数据流通效率,更关乎网络安全产业的新机遇。





什么是可信数据空间?
 
在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加速的今天,当前数据要素的流通多是点对点,效率低、成本高,安全可控性比较差。所以需要利用规则和技术打造一种“靠谱”的基础设施,让更多主体进入“空间”内,一起创造更多数据服务、数据产品,实现数据价值增值。可以说,可信数据空间是未来数据流通的“信任底座”。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形象地解释,当一个城市有大量交通数据需要在数据提供方和使用方之间流通时,并非简单地从一端传到另一端那么简单。许多数据需要进行预处理,这就需要有一个平台来提供数据资源的检索利用、开发应用环境以及安全保障——这就是可信数据空间。
 
根据国家数据局的规划,到2028年,我国将建成100个以上可信数据空间,培育形成一批数据空间解决方案和最佳实践。2025年,国家数据局首次开展企业、行业、城市三类可信数据空间试点。企业可信数据空间试点旨在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主导、上下游企业协同转型的数据流通利用体系;行业试点重点面向新材料、科技、能源、物流、医疗等领域,构建高价值行业数据库、知识库、模型库;城市试点则推动公共数据、企业数据和个人数据融合应用,打造创新性的数据产品和服务。
 
《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报告(2025)》显示,首批试点项目正在积极拓展900多个应用场景,服务国民经济32个行业大类。国际数据公司预测,2025年中国可信数据空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0.4亿元人民币,其中城市数据空间占比超过56%。推进可信数据空间这一进程不仅关乎数据流通效率,更关乎网络安全产业的新机遇。


可信数据空间如何建设?
 
可信数据空间的发展离不开标准体系的支撑。全国数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正在加快形成结构严谨、衔接密切、切实可行的可信数据空间标准体系。2025年7月1日,《可信数据空间 能力要求》 团体标准正式实施,这是首部系统化定义可信数据空间框架及其核心能力要求的指导性文件。
 
该标准提出了 “1+5”能力框架模型:以“可持续运营”为核心驱动力,从场景应用、数据资源、生态主体、规则机制、技术系统五大核心要素对可信数据空间运营者提出能力要求。可持续运营是核心,要求制定战略目标与KPI体系,建立组织治理机制,持续优化流程,构建安全合规体系,实现空间自我造血。技术系统方面,需要通过中间服务平台和用户节点,集成隐私计算、区块链等各类数据技术,实现资源交互、可信管控和价值共创。
 
全国数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编制的 《可信数据空间 技术架构》 技术文件,则规范了可信数据空间技术架构,明确了其在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中的定位。如果比较形象地比喻可信数据空间的核心框架与要求,有点类似于为其构建一套“交通规则”。


可信数据空间这条新赛道 网安企业的机会在哪里?
 
对于网络安全企业而言,可信数据空间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市场赛道。IDC预测,2025年中国可信数据空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0.4亿元人民币。随着数据要素的深化应用,行业数据空间和企业数据空间的增长预期将远超城市市场空间。安全419认为,网安企业在可信数据空间领域至少有三大发展机遇
 
1、数据安全全生命周期保护成为刚需。数据安全目前已经成为网安行业最成熟的一条赛道,目前国内主流数据安全企业基本已对数据安全全生命周期的保护基本形成了行业共识性的理论框架,业界主流企业数据安全产品及解决方案也逐渐由单一产品型公司向平台级解决方案转型(比如美创科技);但也并不排除部分数据安全企业依然着力于某一些点精耕细作(比如薮猫科技),甚至近年来还有一些专注于数据安全中某一细分领域而创业的新公司(比如龙脉数安)。所以,在未来可信数据空间发展的道路上,我们会看到综合性强的数据安全公司与小而美专精的数据安全公司同时存在,出现同一赛道内企业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情况。
 
2、可信数据空间解决方案市场快速崛起。建设可信数据空间往往是一个系统性的需求,这对于乙方安全企业来说,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就至关重要。对于乙方安全企业而言,未来在客户市场上能否提供解决方案级别的能力可能是大家需要重点关注的点。据安全419观察,目前安恒、领信数科等目前都在储备相关的能力。
 
3、AI与安全融合的创新机会涌现。大模型和智能体的大力推广,让传统的数据安全赛道整个格局也随之变化——一方面在赛道中领跑的企业借助大模型的能力,能够迅速提升产品实力和效率,以及服务能力;另外一方面也正是因为大模型对生产方式的改变,让一众小而美还在追赶中的数据安全企业像“新能源车”一样可以获得一些弯道超车的发展机会。未来将会有更多AI赋能的新型数据安全企业出现。


结语:
 
数据要素的价值,只有在安全可信的流动中才能充分释放。可信数据空间如同数据流通领域的“交通系统”,不仅需要修筑道路(技术平台),还要制定交通规则(标准规范)、培训驾驶员(参与主体)并设立交警(安全监管)。
 
需要注意的是,网安企业未来的商业模式,也需要改变。比如南方电网打造的“网省两级、自营+平台双模”运营体系就为多元主体参与提供了参考——自营模式以专业公司为主体提供行业共性数据产品与服务。平台模式则向生态伙伴全面开放,支持其基于数据空间开发多样化应用与定制化解决方案。对于未来这条赛道上的网安企业而言,他们可能不再是客户“安全护栏”的提供者,而是整个“交通系统”的共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