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应用激增下的企业安全挑战

首页 / 业界 / 资讯 /  正文
作者:安全419
来源:安全419
发布于:2025-08-15
少有技术能像生成式AI(GenAI)这样提升生产力、减少重复劳动。目前,GenAI已集成到浏览器、应用程序及大量工具服务中。据研究:

 

GenAI 网站的网络流量在不到一年内飙升了 50%,2025年1月单月访问量就达105.3亿次。

 

2024年约观测到3,000余个GenAI应用,而2025年此类应用已超4,000个。域名增长更惊人——从2024年的1000个增至2025年的6500个。

 

GenAI的使用跨越了各种规模和行业的组织,GenAI的快速普及也引发了后续问题。全球各主要经济体也陆续出台了相关监管法案。鉴于此,制定全面的企业AI战略已刻不容缓。




一、AI应用加速,安全漏洞扩大

 

据Menlo研究发现,目前68%的员工正通过个人账户访问ChatGPT等GenAI工具,其中57%的员工会输入敏感或机密数据。
 
Menlo Security首席信息安全官Devin Ertel警告,这种情况正导致AI应用与治理之间出现危险失衡。“数据不会说谎;AI应用呈爆炸式增长,对现代工作空间至关重要,”他表示,“然而,缺乏明确治理的快速增长可能带来严重的泄露风险。”
 
Menlo研究还发现,仅一个月内,Menlo就观测到超过15.5万次复制操作和31.3万次粘贴操作涉及GenAI工具,这表明向其中输入或提取敏感数据的尝试非常普遍。这些工具目前主要通过浏览器访问,占所有GenAI流量的80%。

 
二、攻击者正搭上AI快车
 
事实上,据《Verizon 2025数据泄露调查报告》,AI辅助恶意邮件占比过去两年翻番(从约5%升至10%)。而AI不仅可通过修正拼写优化钓鱼内容,还能发起高度定向的“鱼叉式钓鱼”攻击。Menlo威胁实验室还发现,攻击者正在利用AI驱动攻击挖掘浏览器漏洞,导致零时差钓鱼攻击同比增长130%。
 
GenAI 工具的激增是部分原因——目前该生态系统已涵盖超过 6,500 个域名和 3,000 个应用程序,其快速发展为诈骗者和网络犯罪分子提供了沃土。正如 Zimperium 产品战略副总裁 Krishna Vishnubhotla 所言:“在 GenAI 出现之前,攻击者已能快速注册网络钓鱼域名;如今借助 GenAI,这些攻击实现了自动化、个性化,并且利用传统工具几乎无法检测,尤其在移动设备上。”

 
三、生成式AI可能过度获取企业机密
 
随着GenAI站点激增且日趋专业化,完成任务所需数据与资源的敏感性可能提升。访问内部应用数据的专用AI工具及改码/写码工具影响深远。尽管有迹象表明供应商重视数据安全隐私,但其使用仍增加企业风险管理负担。任何关注数据泄露的企业都需审慎评估免费工具的使用——它们会为训练目的向基础模型共享查询与回复。
 
因此,企业需制定数据安全隐私的全局战略,并建立总体DLP规则(尤其针对可访问敏感内容的工具)。日志记录虽是明确内容去向的良好开端,但绝非终点。

 
四、AI语境下的数据防泄露
 
研究显示,75%的客户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引入了新的数据安全风险,其中数据丢失或泄露是主要担忧。此处的“数据丢失”指敏感数据在受控环境外的传输,可通过数据丢失防护(DLP)软件或安全框架加以管控。然而,相较于一般数据丢失,涉及敏感信息的“数据泄露”在GenAI场景下问题更为突出,尤其因大量用户直接通过文本输入与模型交互。用户虽无意在摘要或改写内容时传输敏感信息,但此类事件仍会发生。
 
虽然企业可以采用限制复制粘贴来防止数据泄露、丢失或转移,但值得注意的是,用户交互不仅限于复制粘贴,还可以上传文件。Menlo分析GenAI网站流量发现,触发DLP规则的内容上传中,敏感内容占70%、受限内容站25%、个人可识别信息占5%。

 
五、AI来源下载内容不可自动信任
 
上传至GenAI网站的内容仅仅是隐患之一,从GenAI网站下载的文件同样构成威胁。
 
数据显示,从GenAI站点下载的文件多为PDF或文本格式。PDF尤其危险,因其可完美隐藏嵌入式恶意软件,如加密URL、恶意脚本,还能规避安全分析。而文本文件与Word文件的高占比也迫使企业必须加强内容检查。





六、影子AI加剧数据泄露
 
更严峻的是,许多员工正采用“自带AI”(BYOAI,即影子AI),这些消费级BYOAI工具通常免费且共享数据,员工在为提升效率而使用此类AI工具总结敏感文档或查错代码时,却可能在使用过程中无意泄露信息。
 
调查显示,近七成(68%)使用GenAI的企业员工通过个人账户访问ChatGPT、Copilot或Gemini等公开GenAI助手,超半数(57%)承认向其输入敏感信息。
 
而《2025 Verizon数据泄露调查报告》也指出:“GenAI工具最常见用例(如摘要或编程辅助)常诱使用户上传机密文档和代码库。大量GenAI用户使用非企业邮箱注册账户(72%)或使用企业邮箱但未集成认证系统(17%),这也表明可能违反企业安全政策。”
 
相较于传统影子IT,影子AI的隐蔽性更高。“这不仅未经批准,而且是隐形的,”Mimoto首席执行官Kris Bondi指出,“员工在不告知任何人的情况下使用它。其生成特性使其功能更强大,同时也更危险。”Bondi还警告,“禁令无法阻止影子AI,只会迫使其转入地下。相反,应教育员工、明确不可接受的用途并提供经批准的替代方案。”

 
结语:
 
面对GenAI的广泛应用与持续扩张,企业需将安全机制深度融入AI应用全生命周期,建立跨部门协作的持续治理流程,确保数据合规性与操作透明度。正如Acuvity首席执行官Satyam Sinha所强调:“GenAI 已经在自动化跨行业的任务,从客户服务到编码。唯一的出路是拥抱与技术一起扩展的AI安全性。唯有构建可随技术规模同步扩展的安全架构,才能支撑GenAI在客户服务、代码开发等核心业务领域的可持续应用。”

 
报告下载地址https://www.menlosecurity.com/resources/how-ai-is-shaping-the-modern-workspace-report